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第1张

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第2张

 糖酒快讯  ▶ ▶ ▶  

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稳价格,更稳信心

文 | 罗玉婷

当“双十一”的促销战火燃遍各大电商平台,名酒价格体系再度迎来压力测试。多个高端白酒品牌在补贴战中价格波动明显,而最受人关注的飞天茅台酒在中秋国庆价格回升后,展现出了强悍的稳定性。线上平台引流的“限量抢购”与线下渠道的理性报价形成微妙平衡,使得茅台始终未出现系统性价格下滑。

这种逆势企稳的背后,是一场关于价值认知的深度博弈。在广州华丰国际食品城经营二十余年酒水批发的陈总说:“电商促销对高端白酒价格的影响挺大的,但是消费者对电商促销的茅台态度比较谨慎。”他以当前某平台很多直播间销售1299、1399飞天茅台为例,他的很多老客户就算看到直播也不会买:“他们都觉得这么便宜多半是假酒,没有捡漏的窃喜。”在他看来,这是茅台的价格能保持韧性的关键,既有稀缺性支撑,又有广泛的价值共识,这种双重保障让其在价格混战中能始终保持定力。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据“酒商之家”平台监测,进入11月以来,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始终稳定在1820-1860元区间,环比微涨0.5%。与此同时,《湾区酒价》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四座核心城市的飞天茅台零售均价维持在1977.82元/瓶,价格波动幅度不足1%。这种超乎寻常的稳定性,在促销季的名酒市场中显得格外醒目。

价格锚点稳固

消费属性回归

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第3张

临近“双十一”,位于成都西河的酒类批发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忙碌。专做名酒批发的高先生表示,中秋国庆之后茅台酒的价格基本稳在1800元/瓶上下,“在高端白酒品牌中,茅台的韧性确实最强,虽然现在的价格比不了前几年3000多元的高点,但在当前环境下依然是最‘能打’的。”

这一趋势在全国市场形成共鸣。河南郑州的经销商反馈,从9月以来飞天茅台的价格趋于稳定,动销也越发良性。广东市场的表现更为亮眼,据当地经销商透露,茅台酒批价稳定在1800元区间,且库存保持在健康水平。

“现在市场上不再是一味追高,而是回归理性,”成都经销商高先生表示,“前几年茅台被热钱追捧成了投资符号,现在价格回归理性反而让消费者更愿意开瓶饮用。”

这种转变在消费端得到验证。西安一位茅台经销商分享了案例,他的一位客户往年喜欢囤积茅台酒待价而沽,今年却更多地把酒用于商务宴请。“他说现在价格理性了,喝得起也舍得喝了。”这种从“囤货升值”到“开瓶消费”的转变,正是茅台回归消费品属性的关键信号。

茅台策略升维

从管控到生态构建

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第3张

在11月6日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茅台管理层释放了明确信号:通过“科学投放”和“生态构建”实现市场稳定。数据显示,茅台6-8月主动减少市场投放量,9月依托双节需求精准增量,使渠道存销比下降五成,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茅台营销逻辑的深刻变革。茅台正在加速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加速客群、场景和服务的“三个转型”,深化产品端、渠道端和终端的“三端变革”。围绕终端和消费者升级服务,其实质是打破传统“厂—商”的短链模式,构建“厂—商—端—消”的完整闭环。

今年7月在上海开业的53号茅台文化体验馆,融合海派文化与茅台工艺,构建“商旅+”“生活+”“文化+”三维核心场景,成为上海茅粉的打卡胜地。文化体验馆不仅销售产品,还通过品鉴区、文化展示区和定制服务区,为消费者提供“想得到、看得到、买得到、喝得到,还想要”的卓越体验。

茅台的渠道改革同样值得称道。依托“4+6”渠道布局体系,茅台让各渠道充分发挥优势又互为补充。“自营体系”起统筹平衡协调,“社会经销体系”则发挥触达广、触达精准、转化有效的优势,两大体系系统发力,提升茅台的核心竞争力。

“对茅台来说,把酒卖给经销商只是开始,让消费者开瓶饮用才是终点,”糖酒快讯波波圈主理人邓波表示,“这种转变需要厂家与经销商共同深耕市场,运营C端。茅台现在的做法展现了与渠道共赢的诚意。”

平常心看茅台

从价格奇观到价值共识

飞天茅台价格企稳动销回暖,白酒行业迎来价值回归临界点  第3张

“当前舆论似乎被一种看茅台热闹的情绪裹挟向前。”北京一位经销商在朋友圈这样感叹。今年以来,飞天茅台的价格波动被过度解读,甚至成为行业情绪的放大镜。但若跳出短期波动,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茅台实为白酒行业的“伞物种”——正如大熊猫庇护着8000多种动植物的生存,茅台的价格稳定关乎渠道信心、产业链协同与整个白酒生态的健康。

这种特殊性在行业调整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白酒行业进入增长放缓的新阶段,茅台价格的理性回归实际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邓波认为:“过去茅台被神化,正在走向理性化。这个过程虽然伴随阵痛,但对行业长期发展利大于弊。”

贵州茅台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对于未来具体产能释放,将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形势、内部基酒资源规划,以及生态承载、工匠培养、市场状况等内外部要素。”这种审慎态度,反映出茅台正在从追求增长速度转向追求发展质量。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茅台的价格回归推动了行业的价值重构。当酒从投资者的仓库走向消费者的餐桌,当品牌通过服务与文化绑定真实需求,白酒行业才能摆脱周期桎梏,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一位从业三十年的经销商所说:“健康的行业不需要神话,只需要真实的开瓶声。茅台现在做的,就是让喝酒的人重新成为市场的主角。”

“双十一”的价格硝烟终将散去,但茅台展现出的价格韧性与动销回暖,为行业注入了久违的信心。其背后的逻辑清晰而坚定: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价值链,以文化为纽带深化品牌内涵,以精准调控维护市场生态。

或许,这才是白酒行业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密码:不是追求永远上涨的价格,而是建立历久弥新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茅台的价格企稳不仅是一个市场现象,更是一个行业迈向成熟的时代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