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财报   张恒                                                            

  近日,常熟银行接连发布两则核心管理层人事变动公告,引发金融市场较大关注。公告显示,该行执行董事、行长包剑因工作变动,已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呈,自2025年11月13日起生效。包剑辞任后,不再担任常熟银行任何职务。同日,该行副行长李勇也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副行长职务,辞任后同样不再担任该行任何职务。

  为及时对以上空缺职务进行补位,经常熟银行第八届董事会决议,拟增补陆鼎昌为执行董事并担任行长兼首席合规官。与此同时,该行还聘任张康德、倪建峰两名副行长。上述3名高管的任职资格尚需监管核准,在获批之前,陆鼎昌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一般而言,银行高管换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项,而之所以此次常熟银行人事大调整格外引人注目,其核心聚焦点在于:作为“接棒者”成为该行新一任行长的陆鼎昌,出生于1986年8月,今年竟还不到40岁,不仅已经打破了9天前苏农银行聘任1982年2月出生的王亮为新行长成为当时A股上市银行最年轻行长的记录,而且也刷新了此前包剑于2023年11月出任常熟银行行长之时所创下的国内上市银行最年轻行长的纪录,看点十足。

  也就是说,待监管核准后正式履职,陆鼎昌将以39岁的“85后”常熟银行行长身份,成为目前A股上市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

  事实上,常熟银行堪称国内银行业界少数能将“年轻态、专业化、本土深耕”三大战略维度深度融合的银行典范。一直以来,该行高管团队构建模式尤为独特,并非依赖外部空降或猎头引进,而是通过“从一线业务单元起步、经多岗位轮岗历练、最终晋升管理层”的完整内部造血链条实现人才培育。此次陆鼎昌履新行长职位,恰是该行“人才梯队动态进化模式”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

  而从战略纵深视角观察,本次常熟银行人事更迭也绝非突发的决策调整,而是基于长期系统性人才储备与能力锻造后的一次代际交接。

  陆鼎昌“接棒”包剑成新行长,

  常熟银行有何用意?

  作为深耕县域金融的“隐形冠军”,常熟银行自2016年上市后始终保持着小微金融领域的领跑地位,其核心密码正源于管理层对“常银微金”模式的持续深耕与迭代。

  过去十年,常熟银行最成功的资产,就是“常银微金”。这个由包剑、周斌等80后团队创造的普惠模式,已经成为业内的样板,甚至直接推动常熟银行在中小银行中拉开差距。数据显示,目前常熟银行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3000亿元,服务70余万小微客户,小微金融已成为其核心差异化优势。

  不过,任何创新模式终将面临成熟期挑战,这就意味着当前“常银微金”模式亟需突破的问题已不再是“能否跑通和验证”,而是“能否规模化迭代和复制”。这就需要具备体系化运营能力的掌舵者,而非单纯的首创型领导者。

  而陆鼎昌正好具备这种能力,接棒恰逢其时。

  根据履历,陆鼎昌从大学一毕业就在常熟银行工作,先后担任小微客户经理、异地分部负责人、公司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扬州邗江支行行长、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小微金融总部总经理等多个基层和总部重要岗位,积累了全方位的管理能力。早在2022年8月,彼时37岁的陆鼎昌荣升成为常熟银行副行长,跻身当时A股银行最年轻副行长行列。

  可以这么说,年轻有为的陆鼎昌,职业生涯全程扎根常熟银行,是该行“内部造血”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活例证。同时,陆鼎昌也深度嵌入“常银微金”的打磨历程,曾获“全国小微金融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是常熟银行管理层中少有的既懂业务痛点又通体系化运营的复合型管理者。

  而此次陆鼎昌头衔进一步履新,成为新任行长兼首席合规官,无疑是该行董事会对其专业能力与过往业绩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常熟银行本身“80后高管密度”极高,新行长陆鼎昌与团队年龄结构更贴合,年龄优势使其更容易推动组织再一次进化。

  更深度来看,陆鼎昌的这份履历与前任行长包剑高度契合,两人均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完整经历了常熟银行小微金融模式的迭代升级。这也说明了该行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多岗位历练,着力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利于保持经营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根正苗红”的元老级人物,1981年出生的包剑,已在常熟银行深耕近20年。包剑从基层柜员起步,历经客户经理、部门总经理、副行长等多个核心岗位,全程参与并推动了该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崛起。2023年11月,包剑回归常熟银行出任行长,成为当时A股最年轻上市银行行长,直至如今卸任,包剑前后任职行长大约2年时间。

  对于包剑卸任,该行董事会不吝赞美之词,称其“深耕本行改革发展事业近二十载,以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主导开创小微金融事业,打造“常银微金”特色模式并成为核心增长引擎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包剑完成了常熟银行小微金融“从0到1”的开创使命,而此次陆鼎昌的接棒,将肩扛“从1到N”的迭代升级重任。深耕该领域多年的陆鼎昌,对业务痛点与行业机遇有着深刻理解,市场普遍期待他履新后能延续这一核心战略,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两位副行长顺势补位,

  管理层格局焕新

  除了行长,此次常熟银行副行长层面的人事变动同样值得关注。副行长李勇因工作变动辞职,由分别来自体制内和同业空降的张康德、倪建峰两位新副行长补位。

  新上任的副行长张康德,兼具政企管理与金融行业经验,是常熟银行现任党委副书记。他出身于共青团系统,研究生学历,之前在常熟理工学院、常熟市政府以及多个街道、镇等部门担任过要职,后来到常熟银行出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职务。张康德拥有政府任职与纪检监察经验,将强化常熟银行合规治理与风险防控。

  另一位新副行长倪建峰,深耕无锡地区农商行系统多年,之前是常熟银行党委委员,曾在江苏锡州农村商业银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工作过,行业积淀深厚,尤其是在授信管理、支行运营等领域经验丰富,能够为常熟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支撑。

  而辞任副行长的李勇,出生于1979年9月,曾在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工作,而后进入到常熟银行,借助零售部总经理位置而被提拔为副行长。

  如今,张康德、倪建峰两人一内一外的搭配,再加上新任行长陆鼎昌,既延续了常熟银行聚焦小微的战略基因,又通过跨界背景为管理团队注入新活力,为应对行业变革储备了组织力量。

  经过此番调整后,常熟银行形成了以董事长薛文为核心,行长陆鼎昌,副行长干晴、程鹏飞、张康德、倪建峰为“一正四副”的管理层格局,并还配备了1名行长助理孟炯、1名董事会秘书唐志锋。

  经营质效双优下喜获股东增持,

  但难解股价不振顽疾

“85后”陆鼎昌接棒包剑,常熟银行再次刷新A股最年轻行长纪录  第1张

  今年以来,常熟银行就多次被当地国资股东增持,这次迎来新行长的时候,常熟银行也收到了常熟投资控股集团的增持通知函。

  据该行公告,常熟投控集团自2025年10月9日至2025年11月13日期间合计增持561.93万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为0.17%。此次增持后,常熟投控集团持股数增至1.32亿股,持股比例提升至3.98%。

  实际上,常熟投控集团今年年内就曾多次增持常熟银行,耗资约2亿元,今年以来持股比例累计提升0.90个百分点,目前位列第二大股东。常熟银行第一大股东是交通银行,持股比例为9.01%;第三大股东是江苏江南商贸集团,持股3.25%。

  据悉,常熟投控集团和江苏江南商贸集团都是常熟国资控股企业,其中一方的密集增持,意味着地方国企股东对视作“优质资产”的当地上市银行越来越看重,无疑想增强话语权,为自身战略赋能。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常熟银行透露,本次增持目的系“为提升持股比例,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做大”。

  近年来,常熟银行在“三农两小”市场定位下,成绩不俗,经营效益也有目共睹,不光是盈利能力是国内最优秀的农商行之一,而且在规模增长和资产质量上也取得了不错表现。

  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常熟银行实现总营收90.52亿元、归母净利润3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5%、12.82%,处于上市银行领先水平。净利润增速高出营收增速4.67个百分点,这一“剪刀差”现象反映出该行在成本控制与经营效率方面的显著改善。

  规模方面,截至9月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已经站上了4千亿元,为402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2%。发放贷款及垫款2488.23亿元,较年初增长7.03%;吸收存款3208.92亿元,较年初增长8.79%。资负两端规模稳步扩张,反映出该行在信贷投放与业务拓展方面的积极作为。

  而在资产质量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达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0.8%以下,显著低于银行业1.63%、上市农商行1.25%的平均水平,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尽管报告期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462.95%,较2024年末的500.51%下降了37.56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监管要求,也高于上市银行平均230%的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十分充足,意味着风险缓冲空间较大。

  可以想象的是,常熟银行凭借特色小微经营下的稳健业绩基本盘,或是今年以来重要国资股东持续增持的核心底气所在。

  不过,比较割裂的是,虽然股东拿出真金白银增持,但在银行板块波澜壮阔的行情下,常熟银行股价涨势却并不如意。

  一方面,上市9年多,常熟银行的股价缓慢攀升,但一直都没有恢复到其上市第二年的价位,2025年才突破每股7元“大关”。另一方面,自2024年开始至今,银行板块整体上涨了53%,而常州银行股价期间涨幅为35%,不仅落后于板块,更是跑输了同赛道中的成都银行、江苏银行等头部城商行。

  随着陆鼎昌此番接棒上任,以及多位副手顺势补位,常熟银行能否在这位年富力强的新舵手带领下,持续推进战略改革以进一步稳固质效双优的经营基本盘,同时拿出更多年轻化的新打法来提振二级市场股价,仍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