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寄予 “登月” 厚望的比特币,如今连美国国债的涨幅都难以跟上。比特币(BTC-USD)较 2025 年峰值已下跌近 30%,表现落后于从科技股到短期国债(T-bills)的各类资产。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曾被宣传为 “高增长标的”“抗通胀工具” 及 “投资组合分散化选择”,如今却面临 “全年收跌” 的可能 —— 且上述所有功能均未实现。

曾被寄予“登月”厚望的比特币,如今连美国国债的涨幅不如  第1张

  比特币信徒常将黄金斥为 “过时资产”,但如今黄金的表现轻松碾压这一被加密货币拥趸称为 “数字黄金” 的代币。在今年利率下行、风险偏好收缩的大背景下,长期债券与纳斯达克指数的表现同样优于比特币。

  若与比特币本应超越的基准指数对比,其落后态势更为明显。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新兴市场指数今年大幅上涨,就连以 “低波动、低增长、高稳定” 为代名词的美国公用事业指数,涨幅也超过了比特币的跌幅。

  周二,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 9 万美元 —— 这大致相当于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自推出以来的平均资金流入入场价,意味着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多数 ETF 投资者处于 “浮亏” 状态。截至纽约时间当日上午 11 点 46 分,这一最大加密货币价格已从七个月低点回升,上涨约 1.5%,至 93241 美元。

  对许多人而言,2025 年本应是加密货币 “破圈” 的一年。支持加密货币的白宫政府、允许跨代币推出 ETF 的新规,以及一波机构资金流入,似乎已为数字资产在主流金融领域争取到一席之地。然而事实相反,对于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比特币 2025 年的走势似曾相识:先是一阵狂热飙升,随后暴跌,再到市场信心逐渐瓦解。

  比特币曾被赋予多重定位 —— 从抗通胀工具到增长引擎,再到与其他资产无相关性的价值储存手段,但近期在所有维度上均未达标。波动性依旧存在?始终如此。可靠性如何?越来越低。

  这一点对专业投资者至关重要。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比特币既未能抵消关税引发的抛售潮带来的损失,也未能在市场反弹时放大收益;当其他市场出现波动时,它也未能表现出独立性。对于将加密货币视为 “战略性配置品种” 的基金经理而言,失望不仅源于业绩不佳,更在于其 “核心功能” 的失效。

  关于比特币走势低迷的原因,市场说法不一。部分观点将其归咎于 10 月的 “暴力暴跌”—— 那次暴跌导致约 190 亿美元的杠杆头寸蒸发,并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10 月 10 日对市场的冲击,其持续影响绝对比表面看起来更久,”XBTO Trading 高级交易员乔治・曼德雷斯(George Mandres)表示,“无论市场参与者如何试图遗忘或淡化,它都会深深影响做市商的流动性供给意愿,以及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风险偏好。”

  另一些观点则指向更广泛的市场疲软。“隔夜亚洲公布的增长数据不及预期,中国股票市场走弱;随着投资者在 11 月 19 日英伟达(Nvidia)财报发布前重新评估估值,全球科技股估值回落,” 数字资产分析公司 BRN 研究主管蒂莫西・米西尔(Timothy Misir)指出,“在流动性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资产相关性回归到高贝塔(高风险)资产的默认状态。此时的加密货币并非避险工具,反而成了宏观政策收紧背景下杠杆率最高的资产表现形式。”

  “关于熊市即将到来的讨论声正越来越大,”SignalPlus 合伙人奥古斯丁・范(Augustine Fan)表示。

  当然,比特币当前价格仍远高于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前的水平,且其历史走势中不乏 “暴跌后强劲反弹” 的案例,长期回报率依然可观。但就目前而言,交易员普遍采取防御性持仓策略。Coinbase 旗下衍生品平台 Deribit 的数据显示,针对 8.5 万美元和 8 万美元关口的下行保护需求激增;期权数据表明,截至年底,比特币重新触及 12.6 万美元历史高点的概率不足 5%。

  彭博社策略师观点

  “目前来看,比特币似乎正试图重新确立其‘引领者’地位 —— 只是这一次,它象征的是市场稳定而非市场压力。若 9 万美元关口能够守住,这或许将成为数字资产领域开始引领风险情绪回升(而非进一步下行)的转折点。”